哪种算「上班」

本文中「上班」指一种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经济回报的行为,上班族常被要求有一定的工作时长。

与上班不同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我暂且称之为「独立工作」它也被一些人称为「创业」,下文会聊到。

上班相对独立工作而言常被认为具有稳定、风险小、发展路径明确、社会认可度高等特点。

上班不好吗

从经济回报的角度来看,上班所得有硬性天花板、投入产出比低且缺乏可持续性。

硬性天花板

上班族的所得受很多因素影响,但无论这个数字如何增长,增幅都在量变的范围内,没有质变,大部分人的上班所得无法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,例如不再上班、提早退休、买房。

还有极少一部分幸运的人,他们通过加入早期的创业公司,伴随它成功上市、收购,而后通过期权、股票等方式一次性获得相对可观的回报,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,而且并不是一个努力就能成功的事。另一个问题是,当你突然获得大量财富后,过去在一家公司上班的你是否有能力让财富不持续贬值,以及如何规划后续的人生路径都是问题,这里不展开。

低投入产出比

上班的低投入产出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处

无关工作能力

工薪层所得不由个人能力甚至提供给公司的价值直接决定,很多事情的真实原因往往与看上去的样子相去甚远,特别是利益分配。一个人在职场得到的回报,往大了说有关行业、市场、国家、公司,小了说取决于部门、上级、职位、年龄甚至性别(很遗憾,事实如此),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比个人能力要大。

这份回答中也提到了这一点,原文是「绩效是跟你实际业绩正相关,但呈正态分布的随机事件」。

员工创造的价值远小于获得的回报

「公司不是慈善机构」这句话很多初入职场的人会听到,这些新人可能在面试的时候因为一句「我想学习X、Y、Z」被拒掉,这种想法其实是没有问题的,只是面试官想得到的回答不是这个。扯远了,话说回来,公司是要挣钱的,这一点不会因公司规模而改变,公司就像一根杠杆,员工借助杠杆产生价值,大公司杠杆比小公司更长,可以撬动更大的价值,故而返给员工的回报一般比小公司更多,但杠杆两端(员工所得与员工创造的价值)巨大的差异永远存在,杠杆越长差异越大,同一个人在大、小公司能撬动的价值往往有数量级的差异,而获得回报的差异却不成比例。当然,有人会说是平台规模成就了员工所创造的价值,这里人成就事还是事造就人就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
不可持续

很多行业都会有「青春饭」一说,用任何职位加「青春饭」作为关键字,几乎都能搜到很多相关结果,本质上并不是某个行业只有年轻人能胜任,而是上班这种方式持续再多年都很难有财务积累,与行业无关

工作再出色也不能使你提早退休,即使做到大厂高管也一样,职位越高责任越大,家人的抱怨越多,个人的时间越少,我曾经听到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(大意摘要,请勿对号入座):

员工:老婆因为工作生活平衡的问题和我吵架,挺凶的,我也没有办法,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?

CXO:工作生活很难平衡,我也有过这类经历,但只要在吵架就还好。我的经历中,我老婆有一阵子突然不吵了,完全不沟通,我才意识到了危机,之后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危机得以化解,但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。经验是,冷战的时候应该立刻请假回去解决问题,家庭第一。

这段对话绝不是要批评任何人,职场高管中能说出「家庭第一」的人也许并不多。

上班族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工资,一天不上班了就没了经济来源,干多好都没用,再高的职位再大的平台都是如此,甚至位置越高问题越严重

努力工作能让你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,换来的可以是更高的生活质量、一线城市的一套房,但无论换来的是什么,前提是——你在工作。

独立工作

独立工作的本质是创造一个系统(机器),它一般能 7x24h 创造价值,从而为你挣取经济回报,你不断优化这个系统,直到某一天你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去维护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,这时候这个系统成为了你「被动收入」的源泉之一。

相较之下,上班是你自己成为了这个系统的一部分,你睡觉的时候是不会计薪的,你工作一小时才有一小时的回报,这些回报是你所在的系统的拥有者分给你的,至于分多少,看完上文,你心里已经有数了。

独立工作中,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令你离最终的目标更近一点,而上班的每一分努力却无法令你离不用上班更近一分。

听上去很美好对吧?独立工作绝不简单,事实是独立工作比上班要更难更累得多,这位已实践多年的老师比我要有更深刻的认识

总结

这篇文章不是想说上班就不对,上班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,一路上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收获,这些收获有的能帮助你在另一条路上走得更好,有的能让你开启一条新的路,但如果你在这条路上一直走,期望找到一个终点,恐怕不会有那一天。

国内很多上班族,用自己的自由换取家庭中其他人的自由,不出意外这样也许没问题,但如果你期望用自己的自由换取自己的自由,上班是条死路。

独立工作是一条比上班要难走得多的路,但这条路的未来(终点)是看得到的,在你最开始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就能。